任昉(fǎng)(460年—508年),字彦升,小字阿堆,乐安博昌(今山东寿光,一说山东广饶)人。南朝梁文学家。生于宋孝武帝大明四年,卒于梁武帝天监七年,年四十九岁。汉御史大夫敖之后也。父遥,齐中散大夫。昉未生时,其母尝昼寝,梦有彩旗盖四角悬铃,自天而坠,其一铃落入裴怀中,心悸动,既而有娠,生昉。 自幼“聪明神悟”,四岁能诵诗,八岁能文,“雅善属文,尤长载笔,声闻藉甚。”叔父任晷夸他“吾家千里驹也。”南朝宋时,举兖州秀才,拜太常博士。入齐为王俭所重,任丹阳尹刘秉的主簿(办公室主任)、竟陵王记室参军,官至中书侍郎、司徒右长史,梁时历任义兴(今江苏宜兴县)、新安(今浙江淳安县)太守。一生仕宋、齐、梁三代,为官清廉,仁爱恤民,离开义兴时,“舟中惟有绢七匹,米五石而已”。天监七年(508年)卒于官舍,家中仅有桃花米20石。梁武帝萧衍“悲不自胜”,“即日举哀,哭之甚恸”。 任昉从小孝友纯至,幼而好学,容貌甚伟被族中长辈、交好贵族所称道,16岁,任宋丹阳尹刘秉主簿,旋即转任奉朝请,举南兖州秀才第一,除征北行参军,结识江淹。17岁,拜太学博士,19岁,为王俭所赏,入王俭幕府。25岁,辟卫将军王俭丹阳尹主簿。26岁,辟司徒竟陵王记室参军,迁司徒刑狱参军事,入为尚书殿中郎,与宗夬同接魏使,以父忧去职。除父忧服,复遭母忧。31岁,除文惠太子步兵校尉,管东宫书记。为仪曹郎。32岁,除司徒竟陵王记室参军。39岁除齐明帝朝中书侍郎,除仪曹郎,与刘沨共掌秘阁四部。41岁,除齐废帝东昏侯中书郎。42岁为骠骑大将军晋安王宝义司徒右长史,除萧衍骠骑记室,与沈约同掌霸府文笔。43岁,梁台建,禅让文诰,多昉所具;除大司马记室参军,拜黄门侍郎,迁吏部郎中,掌著作郎。44岁,除御史中丞,出为义兴太守。45岁,重除吏部郎,参掌大选,居职不称,除御史中丞,秘书监。47岁,除御史中丞,寻转御史中丞,秘书监,领前军将军。48岁至49岁,出为宁朔将军、新安太守。 任昉写文章时擅长表、奏、书、启等文体,文格壮丽,“起草即成,不加点窜”,而同期的沈约以诗著称,时人称“任笔沈诗”。沈约称任昉“心为学府,辞同锦肆”。王融“自谓无对当时”,可是一见任昉之作,似“恍然若失”。王俭见其笔札,“必三复殷勤,以为当时无辈,曰:‘自傅季友以来,始复见于任子。若孔门是用,其入室升堂。’”又与沈约、王僧儒同为三大藏书家。“竟陵八友”之一(竟陵八友:任防、王融、谢朓、沈约、陆倕、范云、萧琛、萧衍)。作《奏弹范镇》文,他反对范缜的“神灭论”。 |
|
通过键盘前后键←→可实现翻页阅读
|
|
|
|
文章来源网络,版权归属原作者,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。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,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,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、名益权等问题,请尽快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!
我要评论
评论 ( 0 条评论)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历史网立场。
最新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做评论第一人吧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