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讨取元后的欢心,王莽想方设法使元后猎取“爱民”和“节俭”的美名。他先让元后下一个“衣缯衣,颇损膳,以视天下”的诏令,紧接着他又第一个带头响应,献钱献田。为了安抚和团结旧臣,他还宣布增加官吏俸禄,二千石以上大官年老退休后,终身发给原俸禄的三分之一。妇女判刑后,可以每月交三百钱代替服刑。大封刘姓诸王和周勃、樊哙、霍光等前代功臣的子孙百多人。当王莽把“福风惠雨”洒向社会各阶层时,他希望得到的是在万民欢腾中迈上皇帝的宝座。 王莽不断地通过种种手段扩大和巩固自己的权力,他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这一中心目的。王莽是在王氏外戚集团专权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,他最清楚自己的权力与他作为皇后的姑母王政君的关系。而在哀帝当朝时他从大司马位子上被赶下台的挫折,也使他更进一步认识到外戚的重要,因此,对于汉平帝刘衎选皇后事,他必须全力干预。 公元2年,王莽决定让自己十四岁的女儿做十一岁的汉平帝的皇后,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禄位和权力。为此,他向自己的姑母元后上了一篇堂而皇之的奏章,说是以前国家的灾难大都是因为皇帝没有继嗣,而配娶的皇后都没有为天下母的威仪和品德。现在应依五经经义定出选取皇后的标记和礼仪,在圣帝、名王、周公、孔子、列侯等在长安的后代中,选取符合条件的淑女做皇后。元后王政君首肯,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选后活动就在京都开始了。 当宫廷大臣把准备选作皇后的众女名册送王莽审查时,他看到王氏宗族的许多女子都列名于上,很怕她们与自己的女儿竞争。于是,他立即上言元后,说王氏女“身亡德,子材下,不宜与众女并采”。元后没有窥透王莽的真实用意,还以为他谋国至诚,就下了一道“王氏女,朕之外家,其勿采”的诏令。王莽不便明言反对,就唆使其爪牙向元后上书。于是儒生吏民守候在宫门外上书的每天有千余人,公卿大臣也纷纷到朝堂上表态,一致坚决要求选王莽的女儿为皇后。他们众口一词:“明诏圣德巍巍如彼,安汉公盛德堂堂若此。今当立后,独奈何废公女?天下安所归命?愿得公女为天下母。”结果当然是王莽的女儿入选皇后。 且说王莽作了当今皇帝的岳父,权势更大,献媚邀宠的人更加络绎不绝,许多大臣建议加封王莽的田地。为了表示谦让,王莽却拒不收受。按规定,皇后的聘礼应当是黄金二万斤,王莽只受四千斤并以其中的三千三百斤分给十一家妃嫔。当王莽拒绝接受赏田时,先后有吏民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上书,以及王侯宗室多人面见口头申请,都说应当重赏王莽。有一位大臣还上书称:黎民百姓听说王莽不受大国的封地,辞退万金的巨款,散财施予成千上万,莫不感化,蜀郡男子路建等就自觉惭愧而撤销了争夺财产的诉讼,并说这完全可以媲美古代周文王平息虞、芮两国争讼的佳话,应当通告天下。 |
|
通过键盘前后键←→可实现翻页阅读
|
|
|
|
文章来源网络,版权归属原作者,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。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,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,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、名益权等问题,请尽快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!
我要评论
评论 ( 0 条评论)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历史网立场。
最新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做评论第一人吧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