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寅时(凌晨三点到五点),一个婴儿降生在紫禁城里,他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。(本文注解请见最后页) 对于他的出生,《圣祖仁皇帝实录》中不过寥寥数笔带过:“丁酉,今上皇帝生,上之第十一子也,母曰吴雅氏。⑴”平淡而又无奇。第十一子指的是雍正的自然行次,而皇四子则指的他的序齿行次。《圣祖实录》上记载的信息虽然简略却很精确,胤禛的生母孝恭仁皇后吴雅氏此时只是一般的宫人。吴雅氏,生于顺治十七年,康熙十六年二月进宫,初为“常在”,后晋封“德贵人”⑵,康熙十七年生下她第一个孩子——胤禛,母以子贵,因此于第二年十月十三日得以册为德嫔,十九年二月初五再得麟儿,生皇六子胤祚,次年十二月二十日晋德妃。此后又接连生育,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皇七女,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二日生皇九女和硕温宪公主,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日生皇十二女,二十七正月初九日年生皇十四子胤祯(胤禵)。向例宫女晋妃嫔,只能从答应常在逐级晋封,吴雅氏从一个小小的宫女子,(宫女子系内务府包衣佐领下的女儿,地位较低,仅供内廷使令而已。)得到康熙的宠爱,和荣妃并肩成为为康熙诞育子女最多的妃子(也是清朝后妃中诞育子女最多者),一步一步登上永和宫主位的位置,可以说是很不简单的。她原是隶满洲镶蓝旗包衣,官书上只提其属正黄旗,护军参领威武之女,却绝口不提孝恭祖父额参曾任膳房总管,其本是内务府包衣,出身微贱的事实,而雍正也一再宣称吴雅氏乃“本朝旧族,创世名家”⑶。清制,皇太后母家在下五旗者皆抬旗,然唯本支子孙方准抬,其胞兄弟仍录原旗。而雍正却破例,不仅仅是将德妃母家本支抬入正黄旗,而且还给予全族俱准入旗的特殊“恩典”,并一一引见,酌情给予差使效力。⑷这么做,或许是母家地位的卑微,对于雍正而言,是一种隐痛,出于政治政治宣传的需要,他必须神话自己的出身,抬高母家的地位⑸;亦或许是他为了缓和母子间紧张的关系,而故意作出的姿态。但雍正毕竟不是任人为亲的昏君,除了皇太后的娘家侄孙,雍正的表侄,海望颇有才干而被予以重用,一路升迁之外,其他戚属则大都被闲置了起来。这自然无法与雍正的养母孝懿仁皇后母家所受到的隆遇相提并论了。但,女人往往并不能理解这些,对于始终不肯接受“仁寿皇太后”徽号的吴雅氏而言,这个所谓的姿态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,在儿子心中,自己又怎及得毓出名门的佟佳氏呢。毕竟,被孝懿仁皇后抚养,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政治资本。 |
|
通过键盘前后键←→可实现翻页阅读
|
|
|
|
文章来源网络,版权归属原作者,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。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,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,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、名益权等问题,请尽快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!
我要评论
评论 ( 0 条评论)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历史网立场。
最新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做评论第一人吧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