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8年秋天,雷锋报名鞍钢被招录。报名前,他把原来的名字“雷正兴”改成了“雷峰”。 “雷正兴这个名字是小时候叔公给起的,有家道兴旺的意思。”去报名的路上,雷锋向同行的县放映员张希文透露了改名字的想法,“旧社会我连家都没有,还说什么兴旺,现在不如趁报名当工人的机会改过来。”他在报名表上给自己起名“雷峰”,寓意登高望远。解放前只读了三个月书的张希文,也在雷锋的建议下改名张建文——建设社会主义,建设新文化。 向县委书记赵阳城告别时,书记建议雷锋把“峰”改为“锋”:“你是要去钢铁厂,换个金字旁就准确了。” 11月12日,带着新改的名字,“雷锋”和同伴奔赴鞍钢。 两天后,去鞍山的火车在北京转车,有几个小时停留时间。这是雷锋生平第一次到北京。 和工友走到天安门金水桥前,雷锋仰望毛主席像,伫立良久。可以说,正是这位新中国的缔造者,改变了他的命运。离开湖南家乡前,雷锋专程去过韶山毛泽东旧居。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,天安门执勤的战士告诉雷锋金水桥上不能久留。雷锋不情愿地转过身问:“毛主席在哪儿?” 战士说:“我在这儿执勤这么长时间了,也没有见过毛主席。” “毛主席是不是住在天安门上?”雷锋继续问。 “毛主席住在中南海,天天日理万机。要见毛主席,得做出大成绩,当英雄,当模范。”言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小战士的几句话,深深地触动了雷锋。 站在金水桥头,以天安门城楼做背景,雷锋提着编织篮照了一张相。这时,他看见一位青年正骑在一辆固定的摩托车上拍照,便走过去,让来自大北照相馆的摄影师给自己拍下了这张“艺术照”。这是雷锋仅有的两张在北京的照片。 两张照片上,雷锋都咧着嘴,笑得像个孩子。没有人知道,是否就在这一刻,他已把“做出大成绩”后去见毛主席,当成了自己最大的愿望。 雷锋有一个梦想,就是“做出大成绩”后到北京见毛主席。但他绚烂、炽热的生命在1962年8月戛然而止。这个梦想的背后,有着怎样的遗憾?雷锋的人生轨迹,和北京又有过什么样的“交集”? 神交:首都中央媒体的通讯员 曾担任过通信员、拖拉机手、推土机司机、解放军战士的雷锋,一直是个文学爱好者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习惯写日记总结,喜欢写诗歌、散文,被毛泽东称赞“懂一点哲学”的文学青年雷锋,还是《解放军报》等中央媒体的通讯员。 |
|
通过键盘前后键←→可实现翻页阅读
|
|
|
|
文章来源网络,版权归属原作者,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。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,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,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、名益权等问题,请尽快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!
我要评论
评论 ( 0 条评论)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历史网立场。
最新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做评论第一人吧!
|